图:第十届亚洲微重力科学论坛参会专家代表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网站)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11月25日报道,2014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第十届亚洲微重力科学论坛(AMS-2014——10th Asian Microgravity Symposium)在韩国首尔召开。
会议期间,中、日、韩等亚洲各国微重力协会及空间研究机构的代表举行了微重力科学委员会联席工作会议,与会各国专家就界面现象及对流、两相流与传热、燃烧、复杂流体及基础物理、晶体生长、材料凝固、热物性、空间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空间站应用规划及技术、微重力实验技术等微重力科学及相关领域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并决定下一届“亚洲微重力会议”——AMS2016将于2016年10月26日-29日在日本札幌-北海道大学举行。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受邀出席了会议。高铭在大会作题为《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Space Utilization in Chinese Space Station》的报告,介绍了未来中国空间站的微重力科学规划以及国际合作模式和机会,并与参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本届会议是继2012年10月在中国桂林市成功召开第九届亚洲微重力科学论坛后的又一次亚洲微重力科学界聚会。会议由韩国微重力协会(KMS)、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等单位联合主办。
亚洲微重力科学会议为亚洲微重力科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会,自创办以来,论坛国际影响也日益扩大。本次论坛除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代表外,还有美国、法国、欧洲航天局(ESA)和德国航天局(DLR)等相关国家及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