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障情况
1987年3月31日,苏联发射了量子号天体物理科学舱,计划与和平号核心舱对接。和平号核心舱早在2月份发射,驻站航天员是Yuri Romanemko和Alexandr Laveikin。4月5日清晨,量子号进行最后的调整,准备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后端对接口进行对接。按日程计划当天是驻站航天员的休息日。由于这是一次自动对接,地面人员通过遥测下行链路检测了量子号的对接系统。
量子号由加压实验室和非加压望远镜及科学设备两部分组成。为了进行交会对接,量子号还装上了一个单独的发动机部分,也就是功能辅助区(FAB)。此前,类似量子号的对接操作都在空间站无人的时候进行,但是由于和平号空间站被设计为一个长期有人居住的长久性空间站,因此在之后的几年一些大型科学研究舱段将陆续与有人驻守的核心舱对接,量子舱只是第一个也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量子舱的交会雷达确定了与和平号之间的距离为17km。在这次对接过程中,和平号是被动对接体,量子号是主动对接体。量子号以2m/s的相对速度接近和平号,当相距一定距离的时候,和平号上的驻站人员将转移到TM-2飞船上并关闭了所有的内部舱门。联盟TM-2飞船之前一直连接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前端对接口上。为了预先防备任何意外的出现,航天员还穿上了加压航天服。
飞行控制中心所接收到的数据显示对接一切正常,而量子舱上所拍摄到的视频也显示出和平号上的对接口及相关数据。在距离和平号200m的时候,根据地面接收到的数据,量子号不能追踪到和平号的雷达信号。此时和平号上的航天员Romanemko看到的情况是,在和平号的后下方,量子号正在慢慢旋转和漂移。
2)故障原因
量子号的第一次对接故障原因没有找到,故障表现在量子号不能追踪到和平号的雷达信号。
3)采取措施
4月4日到9日夜间,量子号尝试第二次对接。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与量子号天体物理舱对接时,对接机构的导向杆已经进入滑槽,捕获过程完成后进行刚性连接(密封连接),在相距20cm时,两个舱再也无法接近。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也无济于事。最后,航天员不得不出舱进行观察,发现对接面粘连了一块异物,航天员用手也无法去掉。这时,地面控制中心将1:1的物理模型放在水池中,进行失重试验,试验人员利用空间站上的工具排除了异物,然后将操作程序通知给航天员。航天员依照程序将空间站核心舱与量子号舱分离至40cm,排除了异物,成功实现了对接。排除异物花费了1周的时间,原计划核心舱与量子号舱用6天时间完成的对接不得不花费了11昼夜才完成,几乎延长了1倍的时间。
这次对接结束后,有关方面高度评价了出舱活动在这次对接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次出舱活动也验证了在空间站上长期驻留航天员的必要性,如果没有航天员出舱查看并排除故障,量子号与空间站的对接就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