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学术年会 > 第三届载人航天学术年会 > 专题报告
陈善广:人因工程服务未来空间站任务
发布日期: 2014-11-13
信息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图1: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作专题报告(金正扬 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11月14日】2014年11月13日,第三届中国载人航天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应邀作了“长期空间飞行人的因素问题”大会报告,介绍了航天人因工程概况,及国内外研究重点与进展,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航天人因工程发展提出了建议。陈善广指出,人因工程已在载人飞行任务中得到全面应用和验证,未来研究重点将放在长期空间飞行环境下人的能力特性变化规律、多场景出舱活动中人因问题以及空间站适居性研究等问题上,为未来空间站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图2: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作专题报告(谢云飞 摄)

        人因工程学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

  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衍生、进化、发展,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和机器不断改进提高,加上人本身的复杂性导致人机系统越来越复杂,其安全问题和效率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诞生了人因工程学这门新型综合性学科。它由工效学发展而来,解决人机系统在特定任务特定环境中人机关系(机适应人、人适应机)问题,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的目的。

  陈善广指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经历由单舱到多舱、一人到多人、短期到长期、舱内到舱外、近地到深空的发展历程。一方面需要不断突破运载、飞行器、测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一方面需要面对航天员与飞行器、航天环境构成典型复杂的人机环系统挑战,还需要解决日益复杂的航天任务策划、指挥、运营、保障涉及的人因问题。航天人因工程作为人因工程学在载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强调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从系统层面研究解决人(航天员)、航天器、航天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确保航天员在轨安全、舒适、高效工作,实现系统优化整合、性能最优。

  人因工程研究有力保障任务实施

        陈善广介绍,当前,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的重点包括航天员能力特性、航天器人机界面及人机交互、人系统整合设计与评估、人员选训及人因可靠性四个研究方向,涵盖包括心理学、生物力学、脑与认知、人工控制、交互技术、人系统建模仿真等多学科领域。我国自1968年成立宇宙医学及工程研究所(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起,不断推进人因工程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的应用发展。经过22年载人航天飞行实践,我国航天人因工程研究紧贴工程研制实际,面向任务需求开展了人的能力特性规律、人机交互控制、工效学评价技术和方法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首次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上以专刊形式集中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了我国航天人因研究成果,产生广泛影响。与此同时,还建立了符合工程实际的基本有效的管理模式,有力保障了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

  未来研究技术深度加大

  陈善广认为,中国载人航天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顶层管理者到工程设计人员对以人为中心这一理念的认识都有加深,但还不够。面向后续长期空间飞行的挑战,尚需在工程全线真正深入领会人系统整合设计对载人航天任务完成的重要性,真正从管理者到技术各个环节作为一种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设计约束来认识和贯彻。应加强顶层策划、顶层推动,逐步建立完善符合我国载人航天实际的人因工程研究与测评的管理与技术体系。

  陈善广强调,空间站任务启动后,在长期空间飞行需求牵引下,我国航天人因工程的研究重点将放在长期空间飞行环境下人的能力特性变化规律、空间站和月面出舱活动中人因问题、空间站适居性研究、人智能系统交互技术、航天人误机理和可靠性研究、人因研究在轨测试和分析技术等问题上。未来,人因工程研究深度将更加加深,在研究内容、方法和工程应用上走向成熟,形成标准、规范及数据库,为空间站任务的成功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张媞媞 张智慧 李建辉)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