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接受本站记者采访
27日下午15:30,在空间应用系统总指挥高铭北京飞控中心接受了本站记者的专访。
[本站记者]:高总您好,首先请您从总体上介绍一下空间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好吗?
[高铭]:空间应用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利用载人飞船的空间实验支持能力开展各项科学实验和应用研究。空间应用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之一,其研究内容与科学和应用领域联系密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载人航天工程一期应用系统包括29项201件装船有效载荷及有效载荷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在对地观测、地球环境监测、空间天文、空间环境、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涉及学科领域最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研究活动。
[本站记者]:请问高总,都有哪些单位参与了该系统的相关工程建设?
[高铭]:为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的任务,中国科学院在1993年成立了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GESSA)负责统一组织空间应用系统的研制。在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组织下,载人航天一期工程有近50个单位,约1000余人参与项目研究工作。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的主要单位和部门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业,包括了著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各部委应用部门等,如: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海洋局、气象局、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下属相关科研、产业单位等,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科研院所、学校和产业部门加入到空间应用系统的行列中来。
[本站记者]: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空间应用系统在以往神舟飞船任务中的应用情况?
[高铭]: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完成了201台全新有效载荷的研制,建成了总体集成测试系统、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67个课题的科学研究,攻克了70余项关键技术,创造了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六艘飞船应用试验的圆满成功。在以往的飞行试验中,我们开展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研究,进行了地球环境监测研究,开展了空间蛋白质结晶、空间细胞培养、空间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等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和研究,还进行了空间材料晶体生长、微重力流体物理实验等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研究,开展了空间天文观测、空间环境检测等可科学和应用试验,进行了有效载荷在轨支持系统的研制,建立了有效载荷应用中心和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为几艘飞船有效载荷的监控管理、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飞船运行提供了空间环境的安全保障服务。
[本站记者]:这次神七任务中,我们空间应用系统承担了什么任务呢?
[高铭]:神七任务,我们主要有两项在轨试验,一个是进行微小卫星在轨的释放和伴飞试验。微小卫星装在飞船推进舱的前端,航天员出舱返回舱内后,释放伴星。航天员返回地面以后,我们将要进行对轨道舱的伴飞试验。第二项是进行固体润滑材料的外太空暴露实验,我们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装置固定在舱外,由航天员出舱时取回。
[本站记者]:作为总指挥,在整个的任务过程中,主要要做好哪些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高铭]:作为总指挥,应该是全面负责。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工程管理是一个工程管理体系,有三条线,有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还有质量管理。分别负责工程研制的计划进度控制、技术状态的把握和控制以及质量状态的管理和控制。从层次上来讲,就是从总体到分系统再到子系统或者设备。逐级负责,层层把关。所以它是一个管理体系。你可以想像,比如一个乐队的指挥,肯定要全方位都要照顾到,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工作要协调统一,目标要明确,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要协同工作并各司其职。
[本站记者]:刚才您提到伴飞试验,那么进行伴飞试验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高铭]:是这样的,微小卫星,是航天技术发展的一个领域方向。由于微小卫星体积小、重量轻,任务配置灵活机动,可以在空间释放,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航天领域的重视。我们这次试验,主要是进行释放和伴飞的技术验证。还有,大家也许知道,载人航天工程在突破航天员出舱技术以后,后面还有交会对接,在进行伴星绕飞的时候,对地面测控来讲,它是同时对两个目标进行测量和控制的。经过这次伴飞试验,也会为将来的交会对接的地面测控积累经验。
[本站记者]:伴飞小卫星有什么样的应用领域呢?
[高铭]:它的应用领域会很广的,比如说像空间站这样们大型的飞行器,因为它很大型,会涉及到舱外的组装,寿命也很长,可能会有舱外的维修。因此,这些组装、维修或者人出舱活动,都需要相关的监控。微小卫星就可以近距离靠近大型的航天器,可以多角度的、全方位、近距离地对大型飞行器有一个监视,它可以把更多、更详细的内容传到地面,便于地面控制的时候掌握更多的航天器信息。我觉得这是一方面的未来的应用。当然还会有其他方面得应用。你可以想一下卫星的应用,卫星的很多应用领域,比如说组网通讯,因为它小,研究周期也短,成本低,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发射而且任务配置很灵活。这也是卫星应用的一种途径吧。
[本站记者]:马上要进行航天员出舱,以及后续的伴星释放,您比较关心、关注的是哪些问题?
[高铭]:在航天员出舱环节,除了对航天员的关注,我比较关注固体润滑材料的顺利取回。因为我们航天员取回这个材料的要解锁,同时把这个样品拿回来,所以解锁这个环节不能出问题。从伴星释放来讲,释放以后要对飞船进行照相,因此对释放技术要求很高。对伴星的姿态控制要求也很高。伴星会按照计划把整个飞船照下来并把远离飞船的过程拍下来,这都是我们所关注的。
[本站记者]:也就是说,如果一切进行顺利的话,我们应该在晚上的时间看到。
[高铭]:计划是晚上19点24分释放。
[本站记者]:多长时间我们能够看到传回的照片?
[高铭]:要晚一点,因为要到第二圈再过测控站的时候才能下传数据,大概是20点左右我们才能看到照片。
[本站记者]:有连拍吗?
[高铭]:它是连续拍照。
[本站记者]:这个间隔时间是多少?
[高铭]:最快是每秒12幅。
[本站记者]:那其实是完全可以联成一个连续的画面,是吗?
[高铭]:可以,跟摄像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从视觉上也是连续的。
[本站记者]:我相信这个照片一定非常的宝贵。
[高铭]:是的,因为我们在地面是无法看到飞船在太空的飞行姿态的。所以我们期待它能够传回比较清晰的在太空中拍摄的飞船的姿态。
[本站记者]:好,让我们共同期待目睹神舟七号太空真容的那一刻!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手记:记者发稿之际,北京飞控中心已经收到了伴飞卫星传回的神舟七号飞船真容。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国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事业未来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