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周建平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辉煌时刻。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过5天太空飞行,走过300多万公里的长征路,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从天外胜利凯旋。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坚定步伐、承载着伟大祖国的光荣与梦想,掀开了新篇章,进人了新阶段!
就在这一刻,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作为一个中国航天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和重大责任!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我亲身经历了神舟六号任务的全过程。我非常高兴地与大家一起回顾这段难忘的历程,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
神舟五号为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第一步。我国实施载人航天l程的长远目的,是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为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发展作出贡献。经过充分论证并报党中央批准,我们确定了神舟六号多人多天飞行的任务目标。我们要实现航天员第一次进人轨道舱并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第一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第一次对飞船载人环境,特别是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能力进行大负荷、长时间的考核,第一次获取人在太空较长时间生活和工作的宝贵医学和工程数据。我们要以创新的思路和步伐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新的跨越!
这是一个科学而大胆的目标。但是,攀登天梯的锤一步都是极其艰难的历程,要实现这种跨越面临巨大挑战。
最直接挑战是资源问题。从“一人一天”到“二人五天”,神舟六号整船质量、返回质量、逃逸质量,以及供电、供氧、供气和除湿等负荷都明显增加。
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要让航天员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安全便利地吃、喝、拉、撒、睡,准确地完成对飞船的操作,以及各项科学和技术试验,对我们来说几乎都是全新的内容。而且,这些技术状态的变化,很多是在地面试验中难以甚至根本无法直接验证的。
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确保飞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六号飞行时间是神舟五号的5.5倍,而故障发生的概率是与产品的工作时间成正比的。
尽管如此,有一条铁律却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要确保航天员万无一失!任务伊始,工程领导就发出了动员令,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手段和每一个人科学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大家从电视上看到,火箭发射和飞船返回最为壮观和激动人心,这也是载人飞行风险最大的两个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和改善载人飞行的环境,我们进行了全箭力学和热环境的复核和试验。为确保飞船返回的可靠性,研制了回收过程仿真系统,对各种偏差状态进行了仿真;优化了缓冲吸能装置的设计,显著提高了性能;进行了着陆冲击试验、空投试验,综合验证厂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还优化了飞船的配置和布局,对结构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对飞行程序进行厂精确安排,保证了能量平衡;研制了电性能模拟船,对飞船电性能和软件进行了长时间的地面考核,对故障处置预案逐一进行了验证,对测控网、芍船、航天员间的协同正确性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前前后后,工程总体和各系统对飞船、火箭进行了187项技术改进和创新,对发射场、着陆场和测控通信网进行了十儿个方面的优化完善,对火箭和飞船飞行制定了160多种故障预案。几十个专家组对技术状态更改的止确比进行了全而复核复算。正是这些创新成果的集成,为神舟六号匕行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总体成立了5个专家组,对关键问题进行专题“挑刺”。仅返回着陆专家组就提出了37个问题。设计师们历时一年多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仿真和试验,对每个问题都给出了分析和复核报告,才得到了“可以放行”的结论。
软件专家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软件中断设计正确性复核问题。他们与设计人员一起,对火箭和飞船全部飞行软件进行走查和测试,发现有一个起飞后不使用的中断调用没有被屏蔽,可能受到干扰而被异常触发。把发生概率为几十万分之的隐患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火箭和飞船上共有巧万多只元器件和40多万条源代码的软件,地面系统有数千台套设备和数百万条源代码的软件。为了成功,为了国家的荣誉,航天人从总指挥、总设计师到每一个干部、战士和工人,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精心组织、精心指挥、精心实施,确保万无一失,确保成功”的要求,牢固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正视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政绩”的观念,为了达到“万无一失”,努力追求着“百万无一失、千万无一失”!实现了让每一台设备、甸一只元器件、每一条计算机语句准确、可靠工作的目标,打造了神舟六号的完美飞行!
在为神舟六号鏖战的日子里,我亲身感受到了航天人夙兴夜寐、全力以赴的忘我工作精神。工程领导深入一线,与技术人员一起就棘手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像定海神针一样牢牢把握着工程的脉搏和主动权;年届七旬的老专家和年轻人一起夜以继日地工作;退居二线的老同志甘当人梯扶年轻人走一程;任务繁重的总指挥、总师端着盒饭在医务室输液,正常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输液时间,他们用半小时都嫌长;航天员的妻子在业余时间陪着丈夫一项一项地温习训练内容;年轻夫妇把孩子交给父母、亲友,常年加班加点,对飞船的照顾比对自己的孩子都悉心;一个普通的总装工人,宁愿受到处罚,毫不犹豫地及时报告自己操作中的失误……我们伟大的事业,正是因为这些有着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人,才进行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也正是因为他们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才把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把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托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飞船较长时间在轨载人飞行技术,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作为当今世界在役的两种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之一,其技术性能、功能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它也告诉世界,这些“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的尖端技术和产品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是中国制造!
更重要的是,载人航天事业培养、造就了新一代航大人。目前,工程七大系统的总指挥、总师的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有3位总指挥、总师是43岁,1位总指挥是42岁。35岁以下的技术骨干占80%。这蕴含着我国在尖端科技领域持续发展、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雄厚实力!我们感谢党、感谢祖国、感谢人民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的大好机会和舞台!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载人航天涉及众多高新技术领域。这次飞行任务,汇集了100多个科研院所和生产厂,3000多个协作单位,十一几万科技大军。大家发扬大力协同的优良传统,有问题共同研究,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形成了“一切为载人,全力保成功”的强大合力。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就为工程研制了1800多台套设备,配套提供了数万只元器件;任务中派出了几百人的技术支持队伍。工程各研制、试验、生产单位驻地的党委和政府,中央和国家各有关部门,以最高的标准和效率支持、参与载人航天工作。神舟六号任务的胜利,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果,是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载人航天也是对大型工程管理能力的全面考核。我们引人现代管理理念,丰富和创新了大型复杂系统工程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建立了协调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科学严密的风险控制决策体系、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以工程专项管理为核心的组织计划体系、以工程总体设计为龙头的技术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正如一位国外太空政策分析家所说的:“只有管理有序的发达工业国才能完成这种活动,这不仅证明了中国科技上的强大,也展现了管理和组织上的技巧。中国人应该为他们的成就深感自豪!”
最让航天人感到激动和自豪,受到鼓舞、鞭策和激励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中央政治局把神舟六号任务列为今年的工作要点并多次听取情况汇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试验内容新,技术要求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务必要精益求精,确保成功。”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并与航天员亲切通话;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亲临任务一线指导。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激发了航天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了航天人共创伟业的统一意志、奋力攻关的巨大动力和再铸辉煌的实际行动。我们深深地感到,神舟六号的圆满成功,首先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归功于航天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奋斗!神舟六号是个新高度,也是新起点。在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战略目标中,将要实现航天员太空行走、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发射空间实验室和建立空间站的目标。在探索太空的伟大征程中,前面的路途更远,事业更伟大,也更有挑战性。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必将更加壮丽辉煌!